一纸家书映初心 一代家警为人民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公安局 发布时间:2025-10-23 11:34
字号:

SourceURL:file://文字文稿6

叶集分局   张博阳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文字,如同星辰,照亮了黑暗的夜空;有些故事,如同号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那个年代的红色家书,既是写给小家也是写给国家,陈觉在狱中写给妻子: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赵一曼写给儿子:永远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关向应写给叔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愿终身奔波,救人民于涂炭……这些文字,无一不承载着他们矢志不渝的革命信仰和热烈真挚的家国情怀。今天,我想和大家说说这位从叶集走出去、将家书寄回来的开国少将--陈宜贵。

陈宜贵,1916年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67年的革命生涯里,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大西北战役、宁夏剿匪和抗美援朝战争中,都有他的身影。其中,令我记忆尤为深刻的是1949年他在解放银川时写给兄长的家书。在信中,陈宜贵说:“现在我们解放西北的任务完成了,等打下宁夏后,我们的军队就在宁夏平乐县城了,我的工作调到六十五军政治部了。”他用最可爱最朴实的语言向家人讲述着解放军进军贫穷落后大西北、解放大西北的战争史实,字里行间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在读到“我本想抽时请假回家探亲一趟,但因安排争取迅速解放全中国,任务很大,目前还不能回去”时,我又看到他舍小家、为大家,以革命事业为重、以解放新中国为重的无私情怀,可能看似是平淡没有波澜的话语,那是因为这是家书,这是寄给兄长的家书,这是报喜不报忧的家书!当时,陈宜贵率191师作为尖刀师进军宁夏,担负着解放宁夏的光荣使命。“哪里有中国被压迫的同胞,就必须去解放!宁愿前进一丈死,决不后退半寸生”,这个有力的战斗口号,鼓舞着全师指战员奋勇前进,由陕西乾县出发追击敌军800多里,血战一昼夜,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子弹没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铁锹砍,铁锹断了就用牙齿咬!而最终呈现给亲人的书信不知过滤掉了多少枪林弹雨、多少伤病之痛;在谈及父母和亲人时,陈宜贵深情地说道:“不论家中怎么的困难,父母的生活要好好照顾。我只是为人民服务了,我没有孝顺父母,我是很对不起父母的。”“三个妹妹家中怎么样?两侄被打死,我很痛心,是在哪一年?被什么匪军打死的,望能详细告诉我。”每每看到这里,我都为之动容,一纸家书,笔笔动情,字字千钧。自古忠孝难两全,在那个年代,我虽不清楚他用什么方式来缓解亲人离世的痛心,但我知道他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他也有着爱、恨、情、仇。

1981年7月陈宜贵离休后,他十分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经常到机关、学校、武警部队作报告,关心着霍邱革命老区人民的疾苦,经常和家乡人民政府取得联系,为家乡人民的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尽心尽力。他坚信:一个人的奉献,是为了更多人美好的明天,能叫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这繁华盛世离不开千千万万像陈宜贵这样的革命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也同样离不开新时代人民公安的共同守护。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我们的根与魂早已深深扎根在这红色土壤中,扎根于人民群众中。新故相因,道理相承,叶集公安接续传承红色家书的信仰宗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弘扬“六尺巷”精神,以家为支柱,以和为纽带,以“大别山家警”为动力,发扬群众的关键小事就是我们的心头大事,诠释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一纸家书映初心 一代家警为人民,作为青年民警,我想说:生于华夏、何其有幸,岁月的馈赠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让我们与时代、与社会一起,朝气蓬勃、向阳生长!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