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分局 吴婉姮:把一切献给公安事业
“您好,张所,我想问下现在身份证可以上门办理吗,我老伴身体不舒服”。
“张所,多谢您的关心,自从欠薪的钱要回来后,我现在心里畅快多了”。
“张所,我要办理无犯罪证明要去哪里?”
上面我所说的三句话,无疑是每一个派出所民警每天都要遇到的小事,但如果我告诉你,这短短的几行字是一名年仅53岁民警在生命的最终时刻还在解答的问题,你会怎么想?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张中建,生前是六安市公安局金安分局淠东派出所所长。2023年12月17日9时45分,正在单位值班的张中建,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倒在了他一生热爱的工作岗位上,终年53岁。
18岁的张中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2001年9月他走出军营,迈进警营,正是红色军旅生涯的洗礼,他这样写到:“我生在红色热土,工作在革命老区,唯有全身心付出,默默奉献,才能对得住那些逝去的革命先烈,对得起勤劳朴实的皖西人民。”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2021年4月,正在陪伴家人的张中建接到多名群众报警称被人诈骗钱财,来不及思考,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赶回所里,召集同事迅速展开调查。可这个案件却十分不简单,犯罪嫌疑人非常狡猾,诈骗手法高明。然而就在这段时间,张中建的父亲重病入院,因忙于工作,张中建只是简单的给兄长和妹妹打了个电话,便带领同事辗转广州、北京、合肥、淮南等地,连续1个月都没有休息,和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家人们体谅他的工作辛苦,一直向他隐瞒病情,让他放心工作。在案件进入攻坚阶段,父亲病危的噩耗传来时,他仍然带队在省外抓捕嫌疑人,返家时都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遗体火化时,他泣不成声,泪流满面,在群众心里他是英勇作战的公安干警,可是回到家中,他只是一个普通百姓的儿子。
张中建常说自己是一个失职的儿子,但却没有一个人说他是一名失职的警察。“张所长平时寡言少语,但是跟老百姓在一起,话就多了起来。”曾在六安市公安局金安分局城北派出所一起共事的民警陶小娟这样说道。张中建早已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小事、实事。入户走访时,他会到群众家中坐一会、聊一聊,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精准纾困解难;接处警时,他会向群众说道理、摆事实,直到双方握手言和;来所办事的,他总是端上一杯热茶,笑脸相迎,不让群众多跑一次腿。 2022年2月,他被安徽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嘉奖3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一长串勋章的背后,是一个对党和国家赤胆忠诚、对人民群众犹如亲人,对同事家人温暖如春的丹心,然而,日复一日的超负荷运转最终拖垮了这颗曾经无比强劲的心脏,有民警不止一次看到,跟着年轻人连轴转的他疲惫不堪的蜷缩在案卷边打盹,家人和同事多次劝他去医院看看,他却百般推辞,直到把生命也献给了公安事业。
2023年12月20日,随着一声无比沉痛,锥心泣血的“敬礼”,1000多双满含热泪的眼睛,最后一次望向他,那个曾经人民心中的好警官离开了他心爱的事业,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张中建是一名优秀的人民公仆,更是无数默默奉献公安干警的缩影,从警一年来,我看到全市有26名民警、6名辅警英勇负伤,3名民警因公殉职,这串数字让我心痛,悲愤,我看到六安公安奋进“平安征程”的脚步一直不停,坚持“为民赶考”的行动一直在路上,“六个一生命至上平安行动”、“大别山家警”“旅游警察”“为民为企服务”“生态警务”“拒爆四治”,一个个重要课题源源不断的付诸实践,实现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双提升”,公安面貌焕然一新,未来从警路上,我和我的战友们将用奋斗走好为民“赶考路”,用青春书写好新时代六安公安故事。